您好,欢迎光临本店! [登录] [免费注册]  

帮助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砚台知识 > 歙砚石品

歙砚石品

鼎雀歙砚网 / 2013-04-24
[] [] []

歙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,且纹理形态多种多样,美妙异常。古人对歙石的天然纹理十分看重,按照纹理的特征———赋名,根据史料和现存的实物对照,可将歙石的纹理分为罗纹、眉纹、金星、金晕、鱼子等五大类。

罗纹

        纹理如丝绸般的旖旎,给人一种莹洁、素雅之美。罗纹的纹理有着粗与细、疏与密、明与暗的区别,有着纹理所形成的多种形象特征,有着与其它砚石纹理相间的现象。因此,罗纹经过细分又有多种形式。

1、粗罗纹:纹理交织明显,石质结构多数粗松,石中纹色深则硬度大,纹色浅则硬度小,不宜精雕细琢。
2、细罗纹:纹理细密,石质纯净,纹理之间无明显的软硬之分,便于雕刻。细罗纹石极为发墨,米芾称“以细罗纹无星者为上。”主要指的就是发墨的功能。
3、暗细罗纹:纹理均匀,隐而不露,发墨极佳,石质软硬均匀,益于雕刻。
4、水波罗纹:纹理交织,均匀排列,宛如湖面上因微风吹拂而起的水波。富有动感,天然成趣。水波罗纹也称水浪罗纹,石质莹洁,便于雕琢。
5、角浪罗纹:文理起伏跌宕,似江海中翻滚的波涛,妙在视之凹凸不平,抚之却平滑如玉。
6、刷丝罗纹:纹理细密整洁,如刷子刷过后留下的丝痕,有疏有密,有长有短,长的称长刷丝,短的称短刷丝。其石质结构紧密,便于雕琢。
7、牛毛罗纹:比刷丝罗纹短而疏密不均,酷似水牛身上的毛,类似短刷丝纹。
8、古犀罗纹:也称犀角罗纹。其纹理细密均匀,如犀牛角中的纹理,即便于雕琢,又十分发墨。
9、泥浆罗纹:纹理柔软,似泥浆状,石质温润,发墨雕刻俱佳。
10、金星罗纹:在同一石中有金星和罗纹两种石品,对此类石品统称为金星罗纹,如按金星罗纹的具体形式细分的话,那可有更多的石品,如金星水波罗纹、金星刷丝罗纹等等。
11、金花罗纹:罗纹为底,上有如花朵形状的金黄色点,大小、疏密不等,其形式如洒金宣纸上金点的分布。
12、金晕罗纹:罗纹中有金黄色晕相染,晕的形态不一,或似云雾,或如山水,或像物状,真可谓是千姿百态。金晕罗纹与金星罗纹一样,有两种石纹的结合。细分下去亦有多种。如金晕水浪纹、金晕细罗纹等。
13、算子罗纹:也称算条罗纹,其纹如条状,疏朗均匀,尤如一根根的算子。由于算子罗纹有粗有细,故又有粗算子、细算子之分。
14、乌钉罗纹:石中呈现出细小的黑点,分布均匀,隐而不露,石质细润,发墨尤佳,便于雕琢。有人称此为眉子,这是一种误解。
15、鳅背罗纹:纹色如泥鳅背上的花纹,纹理均匀,成点状,今人多称其为鱼子纹。
16、松皮罗纹;又称松纹罗纹,其纹较粗,如松树皮的纹理一般,看起来有高低不平之感,用手抚摩却十分平滑。

       罗纹的品种较多,除以上所述之外,还有不少,如石心罗纹、倒地罗纹、卵石罗纹等等。

眉纹

        也称眉子.呈黑色,为条状,如人的眉毛,眉纹的底色青莹,石质坚细温润,既发墨,又雅静,深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.眉纹有宽有细、有长有短。有疏有密、有聚有散,各具风采,面对这些美妙的天然文理,无不让人赞叹。

1、阔眉纹:又称粗眉纹,眉纹宽阔,有长有短,有的如卧蚕。
2、细眉纹:眉纹纤细,长短不一,有的如柳叶。与美人的柳叶眉一样长媚。
3、长眉纹:眉纹修长,潇洒悦目,有的横贯于砚石的两端,疏密有致,自然形成一个优雅的画面。无不令人称美。
4、短眉纹:眉纹短小,显得灵动而富有动感,有的短眉纹交织排列,从整体上看如波如浪,令人遐想。
5、对眉纹:眉纹工整平行成对,酷似人的双眉,见者无不惊叹,奇哉!妙哉!
6、绿豆眉纹:眉纹短圆如绿豆状,在眉纹中不可多见,稀品也。
7、鳝肚眉纹:眉纹疏而匀,紫黑色,砚石色偏黄,黄中有黑点相间,如鳝鱼腹部之肤色。此外,纹理与鳝肚眉纹相同,石色青黄如鳅背者,又称为鳅背后纹或鱼子眉纹。
8、雁湖眉纹:石心无纹,晕如汪池,四周眉纹交织成对,密集如群雁飞集之状,实属稀罕之品。雁湖眉纹又称雁攒湖眉子。
9、海浪眉纹:眉纹交织成片如波浪翻滚的海面,波光粼粼,画面动感很强。
10、金星眉纹:眉纹与金星相间者,这一品种就如金星罗纹一样,随着金星、眉纹的不同特征,可分出更多的品种名称,如金星长眉纹、金星短眉纹等。
11、金晕眉纹:眉纹中有金晕者,与金星眉纹同,亦可分出多种名称。如金晕长眉纹、金晕短眉纹等。金晕眉纹又称锦蹙眉子。对锦蹙眉子曹继善在《辩歙石说》中解释为:“石纹横如眉子,间有金晕。”
12、簇眉纹:眉纹集聚成簇,一簇之中由数条大小不等的眉纹组成,一簇与一簇之间有一定的间距。
13、虎斑眉纹:由多条不等的如虎身上条壮的波浪纹。
14、白眉子:眉纹的色彩为白色,极其漂亮。
15、金眉子:眉纹的色彩为金黄色,相当漂亮。
16、枣心眉纹:眉纹短小,两头尖,如枣核状。

       除上述的还有如重眉纹,即两条眉纹相同大小,成上下紧密排列的;又如线眉纹,眉纹细如线,有长有短,等等。

金星

    色金黄,成点状,分布在青黄色的砚石中如天空闪烁的星斗显得十分耀眼。金星有大有小,有聚有散,其形态多样,因此,金星又细分为多种品目。

1、雨点金星:金星的形态偏细偏长,有动感的飘洒而下的雨点。
2、凤眼金星:金星圆形为圈,圈内有点如眼,故曰凤眼金星。
3、葵花金星:金星相聚一圈,内无金点,外如葵花瓣形。十分少见。
4、金圈:形如环状,大小不等,常与金星相间。
5、金花:不规则的金黄色点,似花非花,没有固定的形式,多以金星、金晕同存一石,对此,又称为金星金花,金花金晕等。
6、粟米金星:星点细小,如粟米状。
7、谷粒金星:星点如谷粒的形状。
8、鱼子金星:鱼子纹中有金星者。
9、水浪金星:水浪纹中有金星者。
10、眉纹金星:眉纹中有金星者。
11、金晕金星:金晕与金星同在一石中。
12、绿豆金星:星点形如绿豆,且有鼓起的立体感,星点疏朗分明。
13、鱼丝金星:如急雨而下,多为斜势,成片分布,长短不一。
14、金线:金色如线的条纹,有粗有细,有曲有直,有长有短。

       金星也同其它品类一样,再作细分还有不少,如玉带金星,银星金星,刷丝金星等等。

金晕

    与金星都属于一种硫化铁之类的物质,在砚石中自然渗透所形成的形象。所谓“晕”,本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,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所形成的光圈。金晕从形状上看,可谓是千姿百态,古人对砚石中各种各样金晕取了很多有趣的名称:如“长寿仙人”、“鹤舞”、“双鸳鸯”、“枯槎仙人”、“金云气”、“湖中寒雁”等等。这些名称,来自于金晕的具体形象,金晕的具体形象属砚石天然纹理,而天然纹理的形象是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,如果将金晕以形象来分品取名,可就不是十几种、几十种的概念了。如果对金晕的品名以其具体形象来分的话,那是难以穷尽的。因此,将其形象归纳起来分成两种属象比较合适。

1、山水金晕:晕的形式如云气、山川、河流等之类的。
2、物状金晕:晕的形状如人物、动物、植物和其它物象的。

鱼子

        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,分布均匀密集,其形式如鱼卵状,卵也称子,歙县对鸡蛋的称呼也叫“鸡子”。由于鱼子石的石色不同。具体分着以下几个品目。

1、鳅背纹:青灰色的砚石与黑点所形成的纹理如泥鳅背上的斑纹。
2、茶叶末:青绿色的砚石与黑点相间,其纹色如茶叶末。也称茶末绿。
3、鳝鱼黄:也称鳝肚,偏黄色的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,其纹色如鳝鱼腹部的肤色。
4、碎冰纹:石中有不规则的细白线相互交织,如冰块受击后出现的碎纹,此白线纹不是白英石,其硬度与无冰纹出的砚石相同。见于青灰色、青绿色的鱼子石中,但不多见。
5、石眼:也称石核。多为长圆形,色深于砚石,质硬于砚石,外围有一淡黄或淡青的色边,有的石眼中有一亮点,这点的颜色与外围的边色相同。由于石眼的质地较硬,从实用来说,是眼中杂物,但从欣赏的角度来看,它的行色都很美,如能巧妙利用,可使砚增辉。

        鱼子石中还有金星金晕等。鱼子金星前面已谈到,鱼子金晕即鱼子纹中有金晕者。鱼子金晕与其它金晕相比除石质是鱼子纹外,晕本身还有着明显的特点:一、晕的颜色偏黄,多数是土黄色,无亮泽;二、晕多数在砚石的表面,往下琢就没有了。因此,刻砚着很注重对表面金晕的保留利用。

稀品

        所谓稀品,是指没有归类到龙尾石五大类之中的一些特殊的、少见的石品。

1、银晕:即银色的晕。银晕因与其它纹理同在一石,具体又有全景银晕、银星银晕、罗纹银晕之分。
2、银星:星为银色,其形态与金星同。
3、玉带:石质莹洁如玉,颜色偏绿,上有黑色条纹直线分割,其间距宽窄不等,这种宽窄不等的绿色条纹就称为“玉带”。玉带石中多有金星,因此又有玉带金星、玉带金晕之称。也有白色的玉带。
4、龙鳞:石纹如龙身上的鳞片,有折光,看起来凹凸不平,实则平滑温润。就纹理的形式而言,与角浪、水浪纹相似,可归于罗纹类。只因其数量较少,而且特征明显,所以把它列入稀有石品中。
5、庙前红:“庙前”指产石的地址,即山口进去不远的一座神庙之前,石色黑中暗红,故称庙前红。庙前红,石质坚紧温润,在清代以前已被采用,如清代学者程瑶田在《纪砚》中载:“庙前红石色微红,似端石,质甚佳。”而今人发现此石还是在80年代之后。在此之前多数人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形,如现代已故著名歙砚鉴赏家李明回先生,在《歙砚》一文中就留下了这样一段话“今各博物馆藏砚中,未见有色红之歙砚,而歙婺诸坑中,近年来所产,亦无此品,殊令人惋惜。或世间流传,尚有存者,亦未可知。附此一笔,望有心人注及之,勿使此异品沦没也。”

    1991年,在旧庙址终于找到了庙前红石,从其石质与纹理来看,庙前红有两种:一种是石色与端石相似,有细罗纹,石层中间有由白色细线组成的如龟甲纹状的石层。因此,称其为龟甲纹。这种石层的厚度一般在2至8毫米不等,一石之中常有几层,每层相隔一般在10至20毫米之间,龟甲纹的白纹线,看起来如白石英,刻起来硬度与砚石无太大差别,不会影响实用。龟甲纹除白色线纹外,还有灰色线,金色线,因此,又可以分为白龟甲、金龟甲、灰龟甲,其中以金龟甲美妙难得。从龟甲纹来看,其纹的形状又如哥窑瓷的开片纹,又如唐僧身披的袈裟纹,又如鱼翁打鱼撒开的鱼网纹,故又有人称其为“哥窑纹”、“袈裟纹”和“鱼网纹”。另一种色如紫砂壶中的古红泥,无罗纹,少数有暗淡的刷丝纹,这种红色常与青色(青色称庙前青)相间于一石。

6、庙前青:色清莹、质温润、无纹理,与庙前红同出一处。庙前青与庙前红在历史上都属于罕见之物。由于罕见,人们也对其不甚了了。有的知道此石之美,但又不知其出于何处。清人汪微远在《龙尾石辩》有相关于庙前青的记述“予尝于丰溪吴大史家,得一黼字砚,乃歙石之佳者,相传为米元章所宝,石色淡青,亦如秋雨新霁,表里莹洁。宝之十余年,予友闵君宾连酷爱之,每过必摩挲珍重。。。。。。乃知龙尾之精以色青肌腻为贵。”汪氏见过庙前青石,誉为歙石之精,但对产地坑名未曾谈及。

        1991年在发现庙前红的同时,找到了庙前青。经过实地考察,实物论证,不仅确定了庙前青在龙尾山的具体位置,而且得知庙前青与庙前红同出一处,这两个石品还相互存于一石之中。同时还发现,庙前青、庙前红、彩带、玉带,都出自同一砚坑。从具体的砚石岩层来看来为一层青、一层红的分布,各层的厚度不等,有宽有窄,在取石时,如顺层平取,就出现一面青一面红的现象,或整块青、整块红的砚石;如依层斜向取石,就会出现一石中一截青一截红,或一条青一条红重复排列的带纹,这种带纹人们就称其为“彩带”。随着岩层的深入,青色逐渐变绿,红色也因此变黑,并在砚石中出现金星、金晕、银星等,依岩层斜向取石,就产生了玉带纹。

        在谈歙石的纹理时,可不要忘记,在龙尾石中有一种无任何纹理的砚石,其色黑体重,质坚肤润,从实用而言,不失为歙石中之上品。歙石的色彩,从开采出来的砚石为青灰色,但经过人工细磨(指砚石加工制成砚坯或砚台)后,石色变黑,为青黑色,青黑色为龙尾石的主调。

        在青黑色的主调中,相比之下,又有不同色相的砚石,归纳起来又有五种:
一、青黑色,在龙尾石中占多数。
二、红色,即庙前红。
三、青色,即庙前青。
四、黄色,即鳝鱼黄。
五、绿色,即茶末绿。

        庙前红、庙前青、鳝鱼黄、茶末绿在龙尾石中仅占少数。这里所说的色彩均指砚石的底色,不包括砚石中纹理的色彩。

下一篇: 歙砚坑口 上一篇: 歙砚史说
© 2005-2024 鼎雀歙砚网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7号锦江大厦B座806室, 联系人:朱女士
Tel: 18158875818
QQ 550559188 淘宝旺旺waxu2001
ICP备案证书号:皖ICP备19009278号-1
皖ICP备19009278号-5

共执行 35 个查询,用时 0.036748 秒,在线 225 人,Gzip 已禁用,占用内存 6.296 MB